在关系中过度的忽略,和过度的宠爱,两者其实都是一种占据状态。本质上两者都是不真实的。忽略是把这个主体放在了一个空间,没有人跟他去互动,这种情况下,他的内心状态是处在一个自闭的情境。溺爱在于说过度的用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慌张自己,所以为的对方想要的一些回应,去把对方给填满。这就像吃饭,一个人吃的太多,就会被撑死一个人总是不吃,也会被饿死,那这饿死和撑死两种状态都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忽略等同于饥饿,饥饿的人就会对食物非常的敏感,那有的情况下非常敏感,就类似像饿死鬼一样,别人稍微给到他一些情感,一点点照顾在他心里,这种照顾这种情感就是可以让他付出所有的,那明显建立听起来不对等,那可是在她心中,她就是很缺乏这个东西。当这部分情感以某一个小的动作表现出来,比如说给他煮碗面,对方就觉得哇,这个人简直是世界上对自己最好的人了。这里明显就有一种夸大,也就是不真实。
而饿死鬼的状态呢,就在于说当她有了这情感之后,他就会对情感非常的渴求,一旦对方给不到她所想要的情感回应,那么很容易在关系之间表现出来一些情绪失控,可以在抑郁症患者,边缘性人格障碍这边见到这些现象。
溺爱本身是父母或者是伴侣,把自身的一些需求更多是童年没有被满足的情感需要,加诸放在这个人身上。把自己想要吃不能吃,或者是把自己吃不下的东西都塞给这个人。在他还没有觉得他有一些需要的时候,就提前把这些东西全部给他准备好。或者是这人明显已经逾越界限了,但是他还是以宠爱的态度原谅他。那么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是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界限的。没有界限的人很容易去突破规则。在反社会人格,自恋人格,物质成瘾,这部分人身上可以明显看到这样的趋势。
前面说到忽视和溺爱,一个是不真实,还有一个是当事人,他没有自己的感觉。他没有自己的感觉,那么他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被他人占据,覆盖。极端被忽视,总会觉得自己不配得,不值得,没有意义。从这个语境可以看到是他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卑微的附属的位置上。极端被溺爱,他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王,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着他转,他可以决定法则,决定人的生死。这种状态又是一个非常夸大的虚幻的全能的位置。
人是有一定局限的,与此同时人也是有基本的真实的。过度卑微和过度夸大,两者本身都是基于想象的位置过于缺乏真实性。缺乏真实性后,那么他作为本质为人的基础的,与自己的位置相关的自己的感觉也就不复存在。
本文转自公众号目光如实,作者:宋杨
本文图片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