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11
拖延是自己对自己的临时奖励,但换来的是之后加倍的焦虑。
文 / kaforniay
贪图享乐是本能,也是本性,拖延症也一样,它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
一时兴起买了张健身卡,过几天就过期了,也没去过几次;
还有五天就是期末考试了,本来计划每天复习三章,但玩起王者荣耀根本停不下来。最后临急抱佛脚,勉强考了及格;
距离deadline还有一天,熬夜把方案做完了;
明知道要早起上班,明明没什么重要的事情,硬是刷手机刷到一两点才睡觉。
……
这是你的故事,这也是我们的真实写照。
1、“从明天开始”的享乐主义
行为心理学发现,相比长远利益,我们的大脑更喜欢即刻就能获得的快乐和满足感。我们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在的自己”,另一个是“未来的自己”。比如减肥,我们肯定是要让“现在的自己”节食和运动,让“未来的自己”享受90斤的美好。
但“现在的自己”又怎么会轻易臣服呢?“现在的自己”也想要享乐呀。
2、分心容易令人上瘾
国际电信联盟在2014年全球调查得出以下数据:一个人平均接收110条信息,查看手机34次。尼尔森和佩尤研究中心发现美国人平均每月上网60小时,每年720小时,相当于每年有90个8小时工作日在上网。
你有没有尝试过坐着工作不知不觉自己去浏览其它新闻了,在这项工作遇到困难时轻易地就转到其他工作上了?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所谓心流,就是全程注意力深度投入的意思,整个人就会进入忘我状态,极度地专注,并由此获得极大的快乐。
进入心流状态需要摒弃周围环境的刺激,无论好的还是坏的。令人分心的小动作可以带来即时的娱乐反馈,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令人兴奋和满足。于是分心就上瘾了。
陈奕迅有首好听的歌叫《今天只做一件事》,有没有人可以同时完成两件或者以上的事情呢?
其实大脑的构造不适合同时操作两件以上的工作的,因为会降低两者的效率。加利福尼亚大学曾经研究过大脑的任务转换,发现在工作中断后,大脑重新集中注意力平均需要23分15秒。
不过有个例外,两件所运用不一样感官通道的简单事情就可以。比如一边走路一边聊天则完全不影响。
3、恐惧失败的完美主义者
拖延者很可能是一位完美主义者,担心被他人评价,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达不到要求,恐惧心理让拖延者拖延。
4、错误的正反馈与习得性勤奋假象
“不知道怎么开始做这个问题,再等等吧,deadline时灵感更多,deadline时能发现正确答案。”
“当我在压力下工作时,工作效率更高。而且每次拖到最后完成的东西都还做得不错。”
“等到最后一天再工作,这项任务就节省了我很多可以玩乐的时间。”
当我们发现拖延比不拖延的工作效率更佳,反正到最后还是会做完的,于是我们就会更拖延了。除此之外,大量心理学实验发现,人类存在一种“认知失调”,如果用额外的奖励和惩罚去激励人们去完成工作,人们反而更不愿意做了。
5、拖延挽救命运
“如果截稿日期在三周之后,我宁愿把工作留到最后三天,其余时间可以过自己的生活。”
在他们看来,工作应该要有自己的节奏。拖延是因为他们想对时间有掌控权。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能会利用拖延来逃避成功,用拖延来使完美变得缺陷,甚至是用拖延作为借口不去止损一段没有结果的恋情。
如果你喜欢忙忙碌碌,喜欢压力,没想过换一种生活方式,拖延没有给你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就不必在意拖延的问题了。
如果因为拖延,你备受煎熬,内心充斥着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那么一定要正视拖延症。我认识一位朋友,已经习惯性熬夜六年和习惯性通宵四年了,看着窗外的天空一点一点黑下去,又一点一点亮起来。
后来去了医院治疗睡眠障碍,因为她实在受不了了。
1、确定你的拖延风格
你在什么地方拖延?区分拖延的领域会让你更有针对性地缓解拖延状态。
(1)家务活
(2)学业
(3)工作
(4)社交
(5)个人生活
评定拖延频率和影响程度,在拖延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其他事情?
拖延行为其实还挺难区分的,有时候我们只是想让大脑休息一下,很容易被自己误解为拖延。
2、工作分类与时间清单
无论是正常的业务工作,还是临时的任务,我们都需要对每一天的任务进行梳理分类。根据所需时间、工作难度、任务量、紧急程度等方面,区分哪些工作有时间节点需要立即完成的,哪些需要利用大块时间专心完成的,哪些需要和领导沟通,哪些是阶段性的可以适当往后放一放的等等。
日程表也是个好办法,学会利用零碎时间,培养定时能力,让你对自己的时间管理一目了然。
对工作进行详细梳理后,列出每天的任务清单,给每项工作都列出完成的时间节点,按部就班完成事情,完成后做一些打勾等仪式感动作。
3、工作回顾
上周开展工作时的启动、进步、跟进、困难、质量等都需要评估,反馈才能进步。还能找出自己最佳工作时间,让工作事半功倍。
4、摒弃极致的完美
你认为工资少是浪费生命吗?
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分享会上,俞敏洪提出了“金钱是一个人的能力证明,当你工资比同学少一半时,你的生命已经浪费一半了。”
在宣扬“有钱才是成功”的社会里,我们无法否认。但是完美不等于成功,所以,放弃你的完美主义吧!
5、专注与奖赏
拖延很大程度是因为不专心,而不拖延不等于没自由,享受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也算是一种奖赏。
拖延症不是病,但是危害一点不小。希望你可以正视拖延。
参考资料
1、简·博克, 莱诺拉·袁. 拖延心理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m]. 中信出版社, 2017.
3、傅盛.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j]. 企业观察家, 2017(6):78-79.
转自杨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