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01
“在从事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发现,就是原生家庭的传承:受害者往往成了虐害者。有许多父母把上一代加害于己的东西继承下来,用以加害后一代,而这种传承,总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这正如作者所说:情感遗传就像基因遗传一样,不知不觉代代相传。”
前些天和大女儿聊天,当时说的什么内容,今天已记不清了,但当时她的一句“我不想做,反正做也做不好”让我记忆犹新;
今天,缠着我陪她玩藏宝图游戏(我画四幅线索图,她按图寻宝),
我说:“前面我们藏宝图游戏已经给你画了好几次,这次你来画吧?”
“我不画,我不会,画不好。”
“就按照我画的你来模仿就好了,从易到难,再说,即便画不好,也可以用文字代替描述么,来吧尝试一下。”
“。。。不要,我不画。。。”
我不会,我不做,反正做也做不好,不敢尝试和创新,有胆怯也有不自信。
关于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是平时对孩子的批评多、鼓励少以及忽略她感受的原因造成,
当今天看了《母爱的羁绊》这本书后,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新一层的认识。
这本书可能会引起很多人伤痛的回忆,也可能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反应,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太夸张了,它所揭示的矛盾是大多数女孩和妈妈之间的矛盾。——樊登
妈妈的自恋,会让女儿变得努力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取悦妈妈,
但就算女儿做的再好,因为妈妈的关注点只在女儿没有做到的地方,
总是在挑毛病,而没有对女儿的感情和努力做出正面积极的回应,
所以,女儿会逐渐变得没有自信,空虚,甚至觉得没有人爱自己。
这里“自恋型妈妈”一词,不局限于这个妈妈对于自己容貌的自我欣赏,
还包括的特质有:
她对自身的重要性有着不切实际的理解,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她专注于成功、权力、才华、爱情的幻想;
她孤芳自赏,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不被人理解;
她需要过度的崇拜;
她觉得自己享有特权;
她没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缺少同情心,傲慢且控制欲望极强。
所以,她会在公共场合不顾及别人和孩子感受而大发雷霆呵斥孩子;
只管按照自己的审美来打扮孩子,而不顾她的穿着打扮舒服、合体与否;
她不顾孩子喜欢与否,为她安排工作甚至婚姻;
她可以罔顾家庭规则而具有打破规则的特权,
她拥有指责家人的权力,全家唯她命是从;
最可怕的就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言语上打击孩子“你这个笨蛋,你做成过什么事儿,只会个吃,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能这么做。。。”
一位女性,如果希望自己能够生活的内心富足、开心、快乐,一定要调整好自己和妈妈的关系。
类似的场景如果也同样经常出现你的生活中,
那么很有可能你或者你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一个自恋妈妈。
感觉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妈妈比例还是不低的,这可能跟我们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有关,
妈妈的妈妈那一辈人,经历着物资匮乏的年代,可能就造成了情感上的缺失,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这种缺失的情感就像基因一样遗传给了妈妈,
最后,受害者变成了施虐者,甚至她都不自知。
自恋妈妈的表象着实让人压抑,不过好在作者最后还是给出了积极的改变方法:
1. 告诉自己,感受比外表重要;
2. 慢慢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
3. 要学会理解母亲,并和母亲和睦相处;
最后一步,要学会建立爱的体系。妈妈自恋的习惯不能遗传下去,女儿要学会去关注自己的下一代。当女儿把这份爱给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时,自恋的“魔咒”就会即刻被解除。否则的话,它会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导致一代一代的女人都生活在内疚、减肥、痛苦和不满足中。
在教育女儿这件事情上,父亲真的没有妈妈重要,
尤其当妈妈是一个自恋型的妈妈时,父亲也会被她管束,
所以坊间才有这句“强势母亲弱势儿”的金科玉律。
女儿可能从母亲那里被过度要求,导致女儿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够完美,还要再美,还要更瘦,甚至还要不停地整容,这就是取悦的一种心理表现。
孩子说:“为什么总是吵我,不吵妹妹。”其实,她想说为什么你不能给我爱,给我赞许,我爱妈妈,我也想妈妈爱我~
今天我真正听懂了这句话,希望所有的妈妈也能听懂这句话!
图文来源于网络,凯发k8旗舰厅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凯发k8旗舰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