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旗舰厅

凯发k8旗舰厅-凯发k8国际唯一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为什么孩子越懂事,家长越要引起重视?真相是……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3

作者丨初寂

来源丨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id:gcocp2014

最近,刷了一遍年初的热播剧《想见你》,被剧中那个#不招人待见#的陈韵如深深击中了内心。

出生在极度重男轻女家庭里的陈韵如,曾经是个听话懂事,从来不用父母操心的乖女儿。

每天早晨,她会关掉弟弟的闹钟叫他起床,然后把妈妈扶到床上休息。

上下学总是很准时,从来不迟到早退,也不做出格的事。

被弟弟吼骂,也都是逆来顺受,有一个姐姐该有的风范。

父母离婚时,只争夺弟弟的抚养权,没人管她,她也不吵不闹。

有网友评论说:“这么懂事的陈韵如,实在太让人心疼,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是啊,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早早变得懂事独立,处处为人着想从不添麻烦。这份懂事,看似长大成熟,实则有着太多的苦涩。

从发展心理学来说,人的成长从幼儿期开始,就有了逆反心理,注定不会循规蹈矩的成长。

而那些懂事的孩子,主动压制了内心的逆反和任性,处处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这样的孩子,心里多半藏着深深的伤痛。

· 01 ·

懂事,其实孩子不安的信号

我们总以为,懂事的孩子好,让人省心。

可我们却不知道,很多时候孩子变懂事,是在传递不安的信号。

就像《想见你》里的陈韵如,她那么懂事,不是成长中一个顺其自然的结果,而是因为害怕

害怕她如果表现得不好,她的家人就会不喜欢她,抛弃她。害怕在学校如果表现得不好,老师同学就不喜欢她。

她的懂事,本质上是内心对外界恐惧的一种自我保护。

人在恐惧时,心理防御机制会被激发,表现出来就是压制内心的真实感受,无意识地“忘却”事实。

所以,孩子越懂事,心里越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恐惧。

电视剧《不完美的她》里,穆莲生就是一个懂事到让人心碎的小女孩。

因为父亲早逝,妈妈的男友也不喜欢她,为了不被抛弃,为了能生存下去,她只好处处压抑真实感受。

被妈妈的男友虐待,仍笑着对妈妈说“我不疼”“真好玩”;

差点被妈妈丢弃在海边,匆忙追上来后,却不敢控诉半句;

妈妈因为私心不让生病的她看医生,明明全身难受,却安慰妈妈“我没关系了”;

妈妈和男友去海边聚会,留她独自在家过夜,心里明明很害怕,却仍在电话里对妈妈说“妈妈开心,我就开心”

……

小小年纪,她就知道用懂事的表现去讨好大人。

这背后,是深深的恐惧和危机感

懂事,从来不是放心的代名词。

我们常常只看到孩子的懂事,却没看到冰山之下,孩子的恐惧如水波涛汹涌。

为什么大多家庭里,常常出现“父母一吵架,孩子就变懂事”的现象?

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害怕父母感情破裂,害怕被抛弃,所以选择用“懂事”来博得父母高兴,以此填补内心缺失的安全感。

可以说,孩子有多懂事,内心就有多害怕。

怕不听话,就不被爱;怕做错事,就被讨厌;怕太任性,就被父母抛弃……

过早懂事,对孩子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 02 ·

懂事,让孩子一生带着阴影

日本心理学家加滕谛三曾说:“人类在幼年时期一旦选定了某种行为模式,即使是成年后也不能改变。”

确实如此,成年后的种种,往往带有幼时的影子。

就像大象幼时需要用铁链拴住,长大后哪怕只用一根细绳,它也因为既定习惯,不敢挣脱。

孩子亦是如此,小时候因为恐惧而变得懂事,长大后哪怕恐惧淡化,他们也难以走出内心的阴影。

曾在知乎一个讨论孩子太过懂事的问题下,看到很多网友的心酸回复。

网友@小透明说:“为了不挨骂,一直很懂事,被关在家里都会主动抹家具搞卫生,从不给家里添麻烦。长大后,很怕得罪人,被人欺负了也不敢吭声。没有主见和爱好,得过且过,生死亦无所谓。”

网友@奚栖说:“从小被夸懂事,总是为别人考虑,如今已是研究生,却仍旧喜欢讨好别人,宁愿别人欠我的,也不要我欠别人的。”

网友@claire说:“懂事久了,偶尔放纵任性一下,心里都是满满的罪恶感,很难开心起来。”

网友@莫纳耳朵说:“说实话,懂事的孩子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就是这样。明明很想要,却装作不喜欢,说话做事都要深思熟虑,过得很累很不开心,常常想到死,觉得生活真的没什么意思。”

他们都陷在“懂事“的漩涡里,将本应向外的怒气,给了自己,又将本应向内的温柔,给了别人。

弗洛伊德曾说:“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

习惯压抑自我,不会让伤口自愈,只会让它伤上加伤,产生“我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我的存在没有价值”的错误认知。

且越是懂事的孩子,压制自我的力度就越大,长大后就越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抑郁。

懂事所造成的伤痛,一生也难以去除。

· 03 ·

“任性”成长,远比“懂事”更重要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事事言听计从,习惯迎合他人,从不表达真实情绪和欲望,从不提无理要求,也不执着于任何事时,父母先别急着高兴,而是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孩子懂事是因为心智成熟了,还是因为害怕恐惧?

如果是后者,就应注意改变养育方式。

❐ 找出诱因,把安全感还给孩子

记得有段时间,我和先生时常争吵,也是那段时间,一向调皮捣蛋的女儿,变得越来越乖巧懂事。我因此才开始反思,我们的争吵对她造成了很大影响。

我私下跟女儿说:“爸爸妈妈吵架,你是不是很害怕?对不起,让你担心我感到很抱歉。但是你放心,爸爸妈妈吵架不是因为你不好,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们最爱的永远是你。”

女儿听完,“哇”抱着我哭了起来。

后来,我们主动减少了争吵,女儿也慢慢恢复了调皮捣蛋的本性。

当孩子过于懂事时,父母最好引起重视,把孩子变化的诱因找出来。

儿童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孩子最大的恐惧,是父母不再爱他并抛弃他。”

发现诱因,赶走恐惧,让孩子重拾安全感,孩子才能更好的做自己。

❐ 允许孩子“任性”犯错,帮助孩子完成自我构建

作家赫尔曼·黑塞说:“任性是被低估的美德”。

不是所有的任性,都等于不懂事。

当孩子发脾气,大哭大闹时,那不是不懂事,有可能是因为他是受了委屈,真实需求被忽视

父母要做的是说出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帮助孩子正确的表达情绪。

当孩子行为叛逆,总挑战父母权威时,那不是不懂事,有可能是因为他长期被压制和控制,内心没有自由。

父母要做的是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让孩子找回信心和自由。

当孩子自私自利,不懂为他人考虑时,那不是不懂事,有可能是因为他长期被宠溺,在家独享特权。

父母要做的是适当放手和退出,让孩子学会自立与合作。

允许孩子在安全、不损害他人的范围内任性,看清孩子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加以引导和改进教养方式,孩子的人格发展会更健全。

允许孩子适当任性,是父母给予孩子安全感最有效的方式。而真正的懂事,需建立在安全感足够的基础上。

· 04 ·

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每种花都有不同的花期,每颗星都闪烁不同的光芒,每一个孩子都生而不同,有他独特的生命旋律。

千篇一律的懂事,不是孩子本来的样子,而是成人希望看到的样子。

演员杜江曾说:“如果可以任性被宠爱,哪个孩子愿意在委屈中变得懂事呢?”

真正的懂事,是懂得感恩和换位思考、主动体贴他人、对自己负责、能独立完成分内之事,并以此为乐。而不是违心的委屈自己,讨好他人,言不由衷,心不甘情不愿。

心理学家李雪说:“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父母应像园丁,只浇水施肥除杂草,花儿自然会如期灿烂盛开,孩子也会随心所感,慢慢长大成熟。

作者:初寂一个热爱文字创作,崇尚科学育儿的全职妈妈,愿在时光的长河里,与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公众号简介: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id:gcocp2014),专注心理学教育10年,累计培养心理咨询师30余万人,成为咨询师的道路千难万难加入凯发k8旗舰厅,你并不孤单。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