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旗舰厅

凯发k8旗舰厅-凯发k8国际唯一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为什么你越想自律,越控制不住自己?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08



一、自控失败,真的还有救吗?

大家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吧?

微信头像是“瘦十斤再换头像”,然后就再也没换过头像了,还偶尔深夜在朋友圈晒出夜宵;

年初制定的读五十本书的计划,现在绝口不谈;

衣柜里的衣服鞋包包堆得放不下,却还是没忍住每天用蚂蚁花呗吃土买买买.....

人人都把“自律才能自由”挂在嘴边,可但更多的人,渴望自我约束,无数次制定计划,却不断拖延、不断失败;挫败感随之加深,干脆自暴自弃…陷入了越来越糟糕的恶性循环里。

这样失控的生活,还有救吗?

实际上,自控失败,不是因为你天生就没有自控力,也不是因为你意志力不够强、不够优秀。

而是因为,你自控的出发点和方式,或许偏离了科学认识。虽然当下舆论对“意志力”、“自控力”等概念强调很多,但大都不免陷入误区。

自我控制之前,我们必须避免这些误区,调整自己的心态。否则你的自控方法就如同削足适履,绝对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你可能要试试这些

1、减少压力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提出了“自我耗损”的概念,指由于先前压力造成的过度负荷所导致的自控力暂时耗尽。

众所周知,放人们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往往不会去做真正有所帮助的事,处在自我耗损状态里的一个典型反应就是:想在正餐之间吃点零食、点心,或者想要吸烟喝酒。

关键的问题是:上述这些逃避压力的尝试到头来是否真能引领我们走出精疲力竭的困境?

答案是否定的。

“压力让人变胖”,这项民俗智慧是基于处于压力状态下许多人(包括儿童在内)为了安抚自己,都倾向于不断塞点东西到自己嘴里,特别是富含糖类和脂肪的劣质食物。

尼古丁、酒精和小点心,虽然可以暂时提高一点能量水平,可是它很快就会再度下降,这意味着不久之后又得故技重施。

当我们处在自我损耗的状态,单纯休息一段时间(即使时间不长),活动活动身体,或是做点减压运动,其实就会很有帮助。

因此,在精疲力竭的时刻,我们应该抗拒取用(原则上总是会成瘾的)享乐品的诱惑。

在一天中规划处几个休息时段,是很有意义的,减少压力,有利于我们自我控制。


2、执行意向

我们如何才能抵抗诱惑,深思熟虑后做出决定呢?

任教于德国康士坦茨和美国纽约的心理学家彼得·戈尔维策(peter gollwitzer),曾经发展出一套获得国际瞩目的高效方法:“执行意向”(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这也是一种心灵训练,当中涉及了:巨细靡遗地(连同预想得到的各种险阻在内)去设想一番,必须实现某项计划的某个十分重要且具体的日常生活情境。

以早起运动来说,我们可以先设想一下早晨情境的所有方面,接着具体计划一下,如果要跑步或做瑜伽需要哪些装备、要进行多长的时间、要如何与紧接在后的日常作息相互配合等。

这样的动作,更有利于我们在生活中养成新的习惯。


三、你低估了自控的意义

自我控制是让别人舒服的能力。

我们往往容易错误理解自我控制对于我们的意义。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将自我控制与个人成功联系起来,当谈到这个词的时候,不免带有那些坚韧不拔、克服险阻的个人英雄色彩。

然而,对自我控制这个词语其实可以有两种理解:“自我去执行控制”或者“将自我置于控制之下”。

冯仑曾经讲过他跟李嘉诚一起吃饭的体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在李嘉诚身上发现的居然是一种时时刻刻能够“让人舒服”的能力。

这种感觉恰好与李嘉诚自己的一条格言“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相映成趣。

我们越是想要获得个人成功,就越发需要将自我置于控制之下,眼里只有别人,时刻让人舒服。

这样一条颇具吊诡性的“成功学”路径恰恰是自我控制研究的科学结论。


理解这一点,对于这个社会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取个人成功,往往在于我们具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更能够适应社会生活。


----------------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