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31
很多人与人相处的 方式,忍居多。在忍了多次之后,总是控制不住的爆发,爆发之后就想离开,因为觉得关系就断了,没办法再相处了,或者继续下去也要面对尴尬,于是,就一次次的循环这样的状况,结果,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圈子,朋友,就连一般人际关系都没法建立,也很郁闷,该怎么办呢?
一个“很好”的人,这种好,便是忍耐。
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也都是带着这些不同在和别人相处和交往的,那么,这个过程,必然就会有彼此的适应和磨合,哪怕是关系一般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要经历这些。无论怎样讲,适应和磨合,都并不是个舒服的过程,既然有“磨”,就必然有双方在“不同”上有所交集和碰撞,既然有适应,就一定是从“不适应”开始的历程,所以想想看,谁愿意如此呢?
但是忍耐,其实就是将这个过程变的“单方面”了,只有你在做着努力,压抑着自己,让对方最大的“不需调整“和舒适,苦了自己,舒服了对方。或者对于很多最初和你相处的人来说,都会觉得和你在一起的足够自在,但对于你来说,却是煎熬的。
为什么这么做?“我会觉得谦让是应该的,觉得和对方有分歧就不是好的相处了,就好像有了对立和对抗,这样下去,还能建立关系么?”为了能够建立关系,好的关系,那么是不是要委屈一下自己,顺应一下对方,这段关系才是和谐的,能够发展下去的,而如果要在对方面前说不,这就好像有了拒绝,否定,站在了对立的位置,还能有关系的维系么?但是,为什么偏偏这样的考虑,这样的在意,最终却走到了“什么关系都没办法建立”的窘境?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顺着对方,委屈自己,才能建立和谐关系?还是敞开自己,敢于面对“磨”的过程,才可能有“合”的结果?前者,是没了自己,就算关系建立了也带着不脚踏实地的空,因为这关系里面,就少了真,而后者,是可能带着点触动,带着些尖锐,但谁说这不是进一步了解彼此的途径?前者,忍来忍去,最后只好放弃了,因为压抑的太多,忍无可忍。而后者,直来直去,却未必不能走向亲密,至少彼此不遮掩,我看到的是真实的你。
也许你还没准备好建立如此程度的关系,你只是想能够“简单相处”就好,对么?但你知道么?实际上会是一种担心,一种退避,一种不敢放开自我的内心,那么,除了观念本身,是不是还会有其他的顾虑呢?而这部分,也许就是面对自我了,你的真实自我,会让你感到了什么呢?才不是那么的敢于表露和直面,宁可隐藏和忍耐?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