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旗舰厅

凯发k8旗舰厅-凯发k8国际唯一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中国式的生儿育女,想起来真是悲哀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05



01 中国式父母的尊严丧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要理解这种中国式爱孩子的方式,你首先要理解——在中国,很多时候,一个孩子是怎么诞生的?

孩子的妈妈,在25岁,就被催促,你赶紧结婚,再不结婚,在婚恋市场就掉价了。到了30岁,如果还没有结婚,简直是犯了滔天大罪:“你再不生孩子,高龄产妇,以后的苦头有得吃!”于是很多女生基于“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紧迫和茫然,走进婚姻,生育是其中最大的目的。

想一下几年前张天爱给某相亲网站拍的广告:“奶奶,在您去世之前,我终于嫁出去了。”

这个爱是什么爱?不是自然流动的真挚的爱,是被迫、被扭曲、被压抑,以牺牲自我来成全的爱。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里,爱情只是开餐,再往后的生活里,是漫长的父母老年生活终于有着落的絮叨、是婴儿的啼哭、是学区房的争论。

婚姻里的亲密、承诺和激情,都被共同抚养后代的责任所替代。


中国式父母的尊严丧失,其实是从亲子关系远远大于夫妻关系开始的。

于是,我们有了很多要逃离的父亲,因为妈妈的唠叨、妻子的控制、他要去外面找温暖,找轻松。因为家里的妻子,是用来传宗接代的,不是用来获得理解、支持和爱的。

我们也有了很多守活寡的母亲。因为她传宗接代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剩下就是漫长的被漠视。

有一种填空题,只有“你都当妈了,你怎么还可以______”的,这个横线可以被填上的是旅行、化妆、一个人看电影等等,总之,成为母亲的她,周围的眼光让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女人,成为母亲,就意味着只有牺牲。

孩子呢?孩子当然不幸福。因为他们的父母“不正常”——年轻的时候没有自我,老了控制欲强,是家庭的双重伤害。


02 过度付出感的背后是情感的转嫁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观念,所以在中国的关系里,亲子关系是一个“有用”的东西,这份感情,是需要回报的。

a的父母有个小本子,从a出生开始到结婚买房,为他花的每笔钱都写在小本子上,每次a与他们意见相左,就会拿出小本子数落a,这个本子,于a而言,是孙悟空的紧箍咒。

还有一种比要求物质回报更要命的,是情感回报。

朋友b的父母,在老家有房有车有朋友圈,但退休后,他们双双非要挤到儿子北京不足60平米的小家,理由是担心b从小不会照顾自己,愿给钱愿干活,怎么都行,总之不愿意与b分离。分离,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孝。

两代人生活观念差异在b生了孩子后达到顶峰,育儿观念差异、婆媳矛盾、地小人多,孩子两岁时,b离婚了。

事实,a和b从小就有一个愿望,考到外地,远离父母。亲子关系让他们备受束缚的程度远超过了青春期叛逆,变成了一种内心的恐惧。

曾经有一个90后跟我说过,她看到上一代,一个孩子因为爱的名义出生,比例好低。有的是潜意识希望夫妻关系得以巩固,有的是没有丈夫的爱,渴望一份超级亲密关系来替代。

这样的父母其实我们见得不少,他们本身也许是时代或者命运的受害者,我们不忍指责,但有一点极度清晰的事实是——在这样直接或变相表达“我已经把最好的给你,你要孝顺我”的过程中,健康的亲子关系,消失无踪。

孩子,是为了丰富和完整我们的生命,为了我们的渴望,而来到这个世界。孩子的到来,基于我们百分百武断的选择——我们为孩子付出,只是一种成年人基本的负责。


03 我们想要的回报“付出”当时就获得了

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不为什么,为了体验,这一路我们共行的点点滴滴。

没有回报,所有过程,都是回报。

当一个暖暖的肉团,在我怀里呼吸着,那种暖暖气息,激发你人性深处的温柔。

看着一个生命,在你的陪伴下,一点点成长的喜悦。

为了他,你体会到最强的盔甲和最软的软肋,这种不断克服自我的焦虑,历练的强大。

卖房也好,送孩子出国念书也好,基于心甘情愿,基于爱,别基于回报。

让孩子走,基于让他幸福,别基于逃避自己的匮乏。

别提出这种荒谬的“不准嫁老外不准离开中国发展”等要求,细想一下,基于控制而提出的要求何其多?工作必须体制内,找老公必须有房,30岁必须生孩子…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关系是,明明手里拿着计算器,像投资一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却完全身在其中感受不到其中的伤害,因为——

我生养了你,你属于我。

连岳评价这件事最深刻:表面是爱,其实是续奴。

别让中国式的生儿育女,变得悲哀。

别让家庭生活这么美好的事儿,被传宗接代玷污了。


人生已经够苦。愿每个孩子,真的都是随爱召唤,来到这个世界。


-----------------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