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28
中国式家长在生活中充满了粗暴的生活逻辑,即便这些逻辑早就经不起真实世界的验证。
心理学研究者都明白,没有哪种社会现象只被单一因素影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影响结果的变量也可能不大相同。
这种绝对化观念,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恶果?
当孩子们在付出了许多心血去完成一件事,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时,父母不会肯定你的能力和付出,只会片面强调你的努力还不够。
这时你会责怪上天不公,抱怨运气不佳。他们会立即给你扣上“负能量”的帽子,告诉你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们会说:“那个谁谁不也和你一样,他怎么就能成功呢?”之后,你开始责备自己,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觉得自己不够努力。
“努力”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放得很大。
似乎当你要做一件事时,想要有好的结果,就必须得天时地利人和全部满足,赌上你所有的时间和注意力,屏蔽一切外界干扰,燃尽灵魂的全部激情,才可能会成功。
但人在生活中,显然是做不到这点的。于是,你在这个世界便永远的“没准备好”了。
你的自我意识永远困在一个叫“不完美”的封印里,所以你找到了退缩的借口,你永远不会上阵杀敌,自然也不会赢得这个世界的奖励。
毕竟我们的基础教育,只强调分数至上,从来不鼓励多样化的成功。
家长们很难明白一点。人的成功,不是靠一招定输赢的,不是靠自我感动式的努力来克服一切困难的。
你得学会在条件充满制约的情况下,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源,去尽可能多做一些不一定有结果,但却能改变你命运的事。
对于未知的领域,先学会做,才会有经验,才能真正准备好下一次挑战。
生活是很有意思的,有时候花了大心思,却没什么效果,无心一抬手,却结出宝贵果实。大幅提升了实力,但成功的概率也许只多了那么一点点。
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明知这个真相,还是坚定努力的人,就是生活的勇者。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