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旗舰厅

凯发k8旗舰厅-凯发k8国际唯一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人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相信自己被爱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26

有一个孩子对妈妈发脾气,喊道:“我不相信你爱我!”这不是一个孩子的声音,而是我们所有人的声音。

我们都是不相信自己被爱的。我们害怕犯错被惩罚,害怕自己不够被真爱的条件,不相信如果自己不努力还会被爱,不相信如果自己不够好、不出色还会被爱,不相信自己犯了错还会被爱,不相信自己搞砸了还会被爱......。

对于所有我们认为有可能给我们爱的对象,我们心中充满了怀疑。


我们选择一个人恋爱、结婚的时候,还会想:他不爱我了怎么办?他真的爱我吗?我怎么能确定知道他爱我?然后,我们就去试探,想有一个保障,而这些防卫恰恰阻碍了爱。

如果你相信存在爱你,相信别人爱你,那个爱流向你的时候,你就毫无障碍;如果你不相信,就都是障碍。

你不相信,爱就进不来。你没有办法辜负一个一直相信你的人。相反,无论一个人对你的爱有多么真诚,他都经不起你无休止的怀疑。

因为他不是神,他不是存在本身,作为一个人,他还是有限的。如果他完全超越了人的层面,那么你怀疑他,他就不受影响,但是他毕竟还在世间,以人相存在。

比如,你怀疑他100次,他受得起,但你怀疑他120次的时候,他就会很受伤、很低落地走了。


有两部文学作品的例子充分反映了“相信自己被爱”。

一个是《天下无贼》中的傻根,他的意识就完全纯真,不相信有贼:“哪有贼?站出来给我看看。没人站出来,就是没有啊。”

结果,电影中所有的争斗,都是贼和贼之间的争斗。

在贼眼中,满车都是贼;而在傻根眼里,就都是纯真,都是好人,自己的6万元钱也根本从来就没有丢失过。

这就是傻根的脚本,每个人都只能经历自己相信的事。

你相信爱,你就会经历到爱;你不相信爱,你可以重新选择,因为你无法在不相信爱的路上获得满足和安全。


另一个作品是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

杨过不相信自己被爱,他觉得自己的父亲就是郭靖黄蓉杀的。但实际上靖蓉二人是没有责任的,相反他们对杨过无比关爱,视如己出。黄蓉可能还有点分别和防卫,但郭靖就毫无二心,对杨过和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

杨过的不相信制造了很多的困难,幸好郭靖是纯厚的,他相信杨过,他从来不怀疑杨过爱他,他从来不防卫杨过。

如果郭靖防卫杨过、和杨过敌对,或者对杨过愤怒、伤心,那么杨过一辈子可能就走不完这个轮回,下辈子还会走这个课题。

多谢郭靖如此笃定地相信杨过,他对杨过的爱始终不渝,也深深相信杨过不会伤害他,所以,他们两家的业力投射、恩恩怨怨就到此为止了。

否则,就会继续上演很多的罪咎、对立、不原谅,一代一代地轮回。


当你相信自己被爱的时候,就怎么着都对。

妈妈打你、唠叨你,你也会觉得很温暖,会想:“那是我妈妈,我现在缺一个人唠叨我呢,我喜欢听那个声音,我喜欢看妈妈着急”。

你相信爱,看到的是爱的时候,这些都对;反之,当你不相信自己被爱的时候,这些就都是错。会觉得,他这也是不爱我,那也是不爱我,他为什么不做得更好一些?

当你不相信被爱的时候,你的眼睛只会去寻找支持你没有被爱的证据。

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想看的。

我们的信念无时无刻不在向外派遣侦察兵,当我们相信爱的时候,侦察兵就是去寻找爱的证据,那么我们看到的就都是爱,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观念离不开它的源头。

如果你观念的源头是对爱的信任,那么看到的就都是爱;如果你观念的源头是对爱的不信、是对恐惧的信任,那么你就会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没有无条件的爱”,“没有免费的午餐”等等。

不相信爱,在面对爱的时候就会想:“他为什么对我那么好?他有什么目的?他想要获取什么?”,而不是把爱单纯地接收下来。


所以,当你相信爱的时候,你的整个世界都会越来越对劲;你不相信爱的时候,你的世界不可能对劲,因为世界本来就是想爱你的。

每个人都是想爱你的,那是天性使然。你懂得正确地打开世界的方式,打开自己的方式,那么一切就都对劲了。

如果你用错误的方式、用非爱的方式、用对爱的怀疑和恐惧去打开世界、打开自己,那么就都不对劲了。


我们应该对自己仁慈。

当我们能够信任爱的时候,我们可以为自己欣慰;当我们不能够相信自己被爱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对自己仁慈。

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体谅,因为我们生下来学到的、听到的都是非爱,都是必须达到什么才会被爱,犯错就会被批评、被嫌弃、被训斥、被排斥,见到的每个大人都有目的,很少诚实。

那是因为他们不懂,而不是他们本性不好。

他们过去的观念很不人性,他们自己活得非常僵硬,和自己的内在不一致,害怕社会不接纳他们。他们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性去活,所以他们活得很不滋润,很不自然。


比如,有一个工程师的女儿回忆说,父亲设计图案用的很好的稿纸,一张都不给女儿用,但邻居小姑娘找他要的时候,他就特别痛快地给了,要多少给多少。

有一次那个小姑娘就对这个女儿说:“姐姐,如果你想要这样的纸,就跟我说,我给你。”

这是为什么?重视外在大于重视自己啊。

他们是讨好型人格,害怕别人不接纳自己。他们不懂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匮乏者,向世界寻求认同。

过去很多的父母、成人,都是很不人性的,他们没有展现出爱的榜样、信任的榜样。

我们的希望不在于他们,他们不是好老师。我们的希望在于我们的内在,我们的纯真、信任、爱,始终都在。

如果我们懂得尊重我们的内在,而不是凭头脑、凭过去判断,不用过去界定我的需求,继而用过去界定我满足需求的方式,我们就会活出信任、自由和爱。

比如,我过去有一个信念,相信我要想幸福,就得找到一个爱我的女人,而且她不能够爱别人,她可以对别人友好,但她必须最爱我、只爱我。

我就这样用过去界定了我的需求,同时界定了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


如果没有这些界定,我们就是自由的,和爱是通畅的,是敞开的。就像一个孩子,他的高兴是敞开的。而我们成年人的高兴是被规定好了的。

当我们从过去中解脱出来,没有了那些需求,我们想的就只是爱,而爱只是在当下,爱不拘于形式,我本身就是爱。

这样转变后,我们对爱的信任和理解就会增强,感受到爱流向我,感受到我对爱的分享,这样,我们才开始睁开了眼睛,才开始真正地活着。

而以前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活过,我们都是在黑暗的梦中苦苦求索,求之不得,都是被一个个目标催迫罢了。



————北京心之爱心理工作室搜集整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