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28
01
父母不允许孩子顶嘴
海南万宁,一名父亲抱着遍体鳞伤的女儿冲进市人民医院。
女孩瘦弱不堪,呼吸微弱,紧闭着眼,脑袋重重垂下来。
最终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医生因为看到了父亲异常的反应,及时报了警。
这时,父亲说出了实情:原来女儿是因为写作业时被责骂,顶了几句嘴,激怒了父亲,而被他用皮带、扫把、衣架,一下下抽打至死的。
女孩才6岁,被父亲狠狠抽打了一个半小时。
生命诞生于他,毁于他。
我们不过多探究这位父亲令人发指的行径,单说“因为孩子顶嘴,就粗暴制止”一事,不仅有失理智,也是对“顶嘴”缺乏认知——
会顶嘴,是孩子长大的标识,代表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孩子一点点长大,逐渐从父母的精神世界里走出来,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意愿,想要证明自己,就开始与父母顶嘴,两岁会说“不”,四、五岁时擅长与父母唱反调。
当孩子顶嘴时,大人感受到的,往往是冒犯,所以会生气、会伤心,甚至会予以还击,对孩子大打出手。
在电影《狗十三》里,少女李玩开始的时候天真活泼,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有恃无恐。后来,她为了找到不慎走失的宠物狗,不小心推了爷爷,和爸爸顶嘴,爸爸激动之下打了她。经过拳头的洗礼,李玩慢慢地长大了,她变得沉默、懂事,但不快乐。
美国作家帕梅拉·李在她的育儿畅销书里说:
在很多人看来,孩子顶嘴就是和自己作对。
但其实,这不过是我们对“失去权威”的一种尴尬。
父母不允许孩子顶嘴,大多是因为不想失去自己的权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强行让孩子听话,或者是不想看到孩子“忤逆”自己、“恩将仇报”。
其实,“顶嘴”并不意味着孩子不懂感恩。
据美国一项数据统计显示,爱顶嘴的孩子约占70%。
心理学家认为:
孩子顶嘴是源自无助和困惑,当爸妈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了,却又无力反抗,恼怒之中不自觉地用“回嘴”来找寻一种心理平衡。
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就想挣脱父母的安排,争取“为自己做主”的权利,他的独立人格推动他与大人展开理论。
鲁斯·贝本梅尔在《非暴力沟通》一诗中说: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
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顶嘴也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他不过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听到。
请给孩子开口争辩的机会,别急着“扼住他的咽喉”、逼他懂事。
02
会顶嘴的孩子更优秀
顶嘴的行为,暗藏了孩子身上某些内在的潜质。
(1)会顶嘴的孩子逻辑思维更缜密
最近总有一只猫趁我们不注意,溜进家里来偷吃东西,儿子总是欢呼雀跃地喊:“汤姆!汤姆!”
姥姥逗他:“都是你看《猫和老鼠》看的,咱家招猫了吧?!”
儿子反问:“那为什么没招来老鼠呢?我还喜欢看恐龙,怎么没招来恐龙呢?我还喜欢看佩奇,怎么没招来猪呢?”
姥姥反被逗乐了。
顶嘴可以见证一个孩子的反应速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不会随波逐流、盲从于人。
会顶嘴的孩子可以带动家庭欢乐、逗趣的气氛。同时,孩子会在与大人顶嘴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说话,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也可以从中习得一定的词汇量和表达技巧。
(2)会顶嘴的孩子更勇敢,更自信。
我有个闺蜜,心直口快,说话犀利,几乎没吃过亏。
有次,她在地铁上站了很久,腿脚酸痛。中途,她前面的人下车,空出了一个座位。可旁边的女生用手将座位占住,催她男朋友来坐。
闺蜜直视女生的眼睛,说:“没有这么抢座的,请让开。”
女生“切”了一声,没理会。
闺蜜继续争辩:“大早上,大家都上班,您到需要让位子的地步吗?”
女生开始骂人:“别不要脸啊,想说啥直接说!”
闺蜜盯着她男朋友的眼睛说:“别骂人!注意素质!”
女生的男朋友理亏,眼光躲躲闪闪,拉着女生下了车。
我一直佩服闺蜜为自己争取权益时的勇敢,她却自嘲说:“都是小时候跟我妈顶嘴练出来的!我们全家数我最厉害!”那份自信溢于言表。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对父母和老师言听计从,可长此以往,我们的独立个性也被慢慢禁锢,甚至越来越胆小,缺乏主见。
事实证明,当个人的正当权益或自尊心受到侵犯时,能勇敢保护自己的,往往是会顶嘴的孩子。
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发现:
那些在家经常与爸妈顶嘴,并能保持冷静、据理力争的孩子,更能轻松应对外界的压力。
会顶嘴的孩子更具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抗压能力强,幸福指数也更高。
(3)会顶嘴的孩子更具有质疑精神
前段时间,经典篇章《羿射九日》,遭到了一名8岁男孩的质疑。
书中说: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
男孩思考过后,与教科书“顶嘴”说:
水不是被蒸干了吗?羿怎么蹚?
男孩的妈妈在朋友圈咨询答案、给人教社打电话,希望得到专家的解答。
最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官微进行了回应,表示下一个版本会修改:
如果不是男孩的质疑精神,错误教材不知道还要误导多少学生!
质疑是一种高级的“顶嘴”,代表孩子具有挑战思维。
提出疑问,是孩子追求真理的表现。
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一定是在全面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之后才提出了质疑。他的是非判断标准和独特见解,也让大家见到了真理。
家长一定要把握孩子提出质疑、与权威“顶嘴”的时机,给予尊重和帮助,质疑一旦得到解决,不仅可以成就孩子,甚至可以让千千万万人从中获益。
03
允许孩子顶嘴,让他学会合理争辩
允许孩子顶嘴,可以挖掘孩子的潜力,但也不能放任其随心所欲,开口噎人,变成人人避之不及的杠精。
我们应该用温暖的态度引导孩子合理争辩:
(1)听孩子把话说完,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朋友从新疆寄了奶条给儿子,我撕开一个想让姥姥尝尝,儿子跑过来,一把夺走。我让他分享,他反而冲我喊:“谁都可以吃,就姥姥不能!”
我气急败坏,吼了他两句。儿子很不服气:“姥姥高血糖,不能吃甜的!”
我被他的话击中,无地自容。
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都有他独到的理由,我们粗暴的打压和怒吼,容易破坏孩子的好意,打击他纯真善良的品质。
苏格拉底说,自然赋予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只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让他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才能了解他、和他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懂得倾听的我们也是孩子的榜样,可以让他学会在顶嘴之前,听完别人的想法。
(2)不轻易妥协,引导孩子理性的争辩
有次上亲子班,课前,一位妈妈悄悄告诉老师,孩子在家总沉迷于电视,请老师帮忙告诉孩子要适当休息。
课上,老师讲了一个关于保护视力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们:“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不好。”
那位妈妈的孩子立刻反驳:“我每天看电视眼睛也没近视啊,我还从电视上学会了好多好多知识呢!”
如果顺着孩子的意思,放任不管,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诸如此类原则性的问题,父母应该坚持自己的态度,不娇惯无理的顶嘴,让孩子意识到危害,教孩子明辨是非,制定规矩,尽早帮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非原则性问题,可以跟孩子好好商量,但拒绝孩子以“顶嘴”来讨价还价。
(3)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过度的时间
孩子顶嘴,也是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
允许孩子畅所欲言,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绪,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帮孩子建立安全感,从而提升亲子关系。
如果孩子的语言过激,与父母发生了争执,大可以让他自己待一会,通过“独处”过滤不良情绪,思考下自己的行为。
在一篇关于“父母批评孩子”的帖子下面,有这样两条评论引起了网友共鸣:
“小时候挨训,你只要说一句话,他就说你顶嘴。你要是一声不吭,他就骂你哑巴。”
“父母永远分不清解释和顶嘴的区别”。
父母对“顶嘴”行为的处理态度,可以让孩子铭记一生。
孩子顶嘴的时候,请先压住自己的情绪,考虑孩子的争辩是否有意义,用倾听代替吼叫,用冷静代替拳头,将愤怒与伤心化为爱与尊重,为孩子的成长注入养料。
允许孩子顶嘴,他会在你的包容下绽放万丈光芒;
引导孩子合理争辩,是携他在正确的路上完美起航。
请用心聆听孩子顶嘴的理由,别因无知错过他的优秀。
欢迎投稿/留言,期待与你相遇
本文为公众号“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原创文章,转载已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