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旗舰厅

凯发k8旗舰厅-凯发k8国际唯一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独立思考”的陷阱与独立思考的价值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24

当一群人聚在一起,对一件事发表意见,保持理智就变得困难。这件事越大,聚在一起的人越多,保持理智的困难也就越大。基于此,牵扯甚广的公众事件发生时,群体的声音往往充斥着情绪、情感与明确的好恶。倘若这件事本身又扑朔迷离、基本事实不清晰、信息不透明、各方渠道的信息及意见有冲突,群体的情绪会更加强烈,好恶更加分明。此时,这个群体就变得容易操纵和摆布,如同一头被激怒了的斗牛,哪里有红布摇摆,它就冲向哪里。想要操纵和摆布这个群体,只需要知道他们的基本好恶即可。把一样原本无关的东西和他们所爱放在一起,并进行赞美,他们便会开始爱这样东西。把一样中性的东西和他们所恨放在一起,并进行痛斥,他们便会一同憎恨这样东西。至此,群体便沦为了有心人的工具,而这种情况总是难以避免。
 
于是,独立思考成为了一种美德。并非独立思考这件事本身有多难,有多高尚,而是在群情激奋的情景下,保持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很难,且值得嘉许。但是最近,我观察到一种现象,在某些传播甚广的言论和文章中,“独立思考”被当做幌子,用来操纵群体的情感与判断。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是巨大的,因为它冒用“独立思考”的美德之名,行“操纵人心”的苟且之事。如果不能很好的辨别,会有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且引以为傲的人,会把砒霜当做蜜糖,甘之如饴地吞食下去。觉察力会遭到侵害,良知会被蒙上灰尘。为了减少这种对心灵的危害,我把我看到的“独立思考”被误用的几种典型情境列举出来,剖析清楚。也算是为了更多人的内心清明尽一份力。


陷阱之一:“独立思考”与“唯证据是从”


有些人打着“独立思考”的名义,向人灌输“唯证据是从”的论调。

“阴谋论”这个词在近期的公众舆情中出镜率极高。每当这个词出现,便意味着某一些包含猜测的观点被贬低为无稽之谈。斥他人观点为“阴谋论”的人,仿佛只有自己才明白事理,内心健康通达,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被贴上“阴谋论”标签的人,仿佛每一个都心理阴暗,有被害妄想。

拿证据说话固然值得赞许,但证据从来都不是做思考、做判断的唯一标准。如果一个人说话总是没有任何真凭实据,固然不足信。但如果凡事一切讲证据,那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美国的法律高度重视证据,但是如果看看他们的电影电视剧,就会发现他们自己也知道“唯证据是从”的弊端。一个大毒枭,人人都知道他犯罪无数,但是只要他的每一桩犯罪都处理得很“干净”,不留证据,他便可以光明正大地生活在大都市里,不受制裁。一个没有权力的小人物,明明没有犯罪,但是如果有人成功伪造了证据,他便不得不顶替某个别人为他设计好的罪名。

《大话西游》里,唐僧对观音菩萨说:“悟空他要吃我,只不过是一个构思,还没有成为事实,你又没有证据,他又何罪之有呢?不如等他吃了我之后,你有凭有据,再定他的罪也不迟啊!”站在法律的位置上,固然应当有事实、有证据再定罪。但如果你就是那个将要被吃的人呢?你会像唐僧一样,等待事实和“证据”吗?

没有证据,凭直觉,凭猜测,人也可以发表看法,这样的看法,并不比有凭有据的看法低一等。


陷阱之二:“独立思考”与“思考至上”


 有些人说“独立思考”,实际上是“思考至上”。他们认为思考是一种更高等的能力,是值得赞赏的美德,人比动物高等就是因为人会思考。在他们眼中,充满了情绪情感的心理状态是低等的、愚蠢的,本能和直觉就更不用提了,那是动物才赖以生存的技能。

从人类群体和个体的心理发展顺序来看,逻辑思维能力比身体运动能力和情绪情感能力出现得更晚。但出现得晚并不意味着高等,反而意味着它更“年轻”,更“不成熟”。因为它的年轻和不成熟,它就更容易被误用,并导致消极的结果。一个相关的例子是,对人类而言,艺术已经有至少几千年的历史了,而现代科技的历史只有几百年。似乎科技是更“先进”的,更“高等”的。但艺术绝不会毁灭世界,毁灭人类。而“科技”发展的这短短几百年,世界的毁灭、人类的毁灭已经变成了不得不提上日程,高度警惕的可见未来了。

思考讲逻辑,而情感讲好恶。一个人有好的情感能力,就意味着敢爱敢恨,爱该爱的,恨该恨的,并且能够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爱、人性、美德,这些对人类而言的最重要品质,都和思考无关。我讲不出为什么,但是我爱他/她,我讲不出为什么,但是我觉得我该这么做。有这些品质,人才能被称为人,而不是一部人形的机器。

思考讲逻辑,而直觉没原因。一个人有好的直觉能力,能够不凭借任何证据和推理,直接得出某些结论,预见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在战争中,直觉能力是指挥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两军交战,做决策判断,有时候靠的不是思维逻辑,更不能等有了证据才做决定,有时候靠的就是将领的直觉,直觉敏锐者生,直觉迟钝者死。有一个不太正面的例子,二战时期盟军即将登陆攻打位于法国的德军,当时德军的所有情报都显示,盟军的登陆地点是加莱,但没有任何原因和证据,希特勒笃定,盟军的登陆地点是诺曼底(距加莱大约200公里),结果盟军真的如其所料在诺曼底登陆,并因此而损失惨重。

实际上,一个健康的人,应当是各项心理功能平衡的人,有思考,有情感,有直觉。这些功能分别在不同的情境下起着重要作用,就像人的左手和右手,不能说哪个更高等和重要,哪个更低下和无用。

有思考能力,挺好。但思考并不是至上的,如果从“独立思考”变成了“思考至上”,就好比从善用右手的人,变成了只有右手的残疾人。


陷阱之三:“独立思考”不是“与众不同”


 有些人说“独立思考”,骨子里却是要“特立独行”。他们如果看到大多数人秉持某一观点,那么他们必然就要提出一个相对立的观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相信“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他们自己就是那“少数人”。

诚然,群体通常会不加思辨、仅凭好恶来选择接受或拒绝某些观点。但这并不代表群体以情感偏向选择的观点就一定是错的。他们只是没有使用逻辑原则,而是根据好恶原则来作出选择和判断。大多数人喜欢的,就一定是错的吗?这种看法本身就是缺乏逻辑的。

真正的“独立思考”,在此处的价值便显现出来了。独立思考,意味着做思考的整个过程是清醒的、自主的,意味着对每一个信息来源、每一种观点和事实都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懵懂地直接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和判断。然而,即是经过了“独立思考”,人也未必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价值在于独立性,而非正确性。

在某件事上,也许你经过“独立思考”所得出的结论,和群体的观点是一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思考白费了,而是意味着你从懵懂地接受某一观点,发展到了清醒地知道自己为什么持这种观点。也有可能,在某些事上,你经过“独立思考”所得出的观点与大众的观点相反。这时候,这种观点当然也是有价值的,但它的价值在于其中包含了你清醒、独立的新思考和新视角,它的价值并不在于它“与众不同”。

独立思考的意义,在于独立,在于清醒,在于不盲目跟从或接受。而思考之后的结论,与众相同,或与众不同,那只是一个自然结果而已。
 

陷阱之四:“独立思考”作为满足自恋的“高帽子”


 前面三个陷阱中,都暗藏着这第四个陷阱的影子。有些时候,有些人说“要独立思考”时,他们只是想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是好的,你是坏的。我是聪明的,你是愚蠢的。

这一陷阱最容易识别,但却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因为自恋的满足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自恋之于心理世界,就好比钱之于现实世界。谁不喜欢钱呢?谁会嫌钱多呢?自恋也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想要被认可,想要比别人强。已经有一定自信的人,再多被认可一些,再把更多的人比下去,何乐而不为呢?恐怕只有那些骨子里的自信足够足够强大的人,才能不需要比较、不依靠外在的认可来增加自己的“心理资本”。

当你听到别人以这种方式来谈论“独立思考”时,你如果稍微仔细觉察,会发现你们交流的“味道”有些不对,他似乎不止是在讲一种观点,而是在或明或暗地鄙视、踩你。你们之间似乎也不再平等了,你突然感觉到他高了你一头,你需要仰望,才能听他以俯视的姿态与你交谈。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看起来低劣的方式有时的确会击中人内心的情结,使人陷入其中。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够自信的部分,而不自信的一种常见应对方式,就是找一个可信的对象,依赖于他/她。当这个部分被激发的时候,人就不再寻求平等的交流与对话,而是试图给自己造一个“神”。找到那个“神”,自己才能依附于他/她,安安心心地做“神的子民”。也许那个告诉你要“独立思考”,并让你信服的人,就是你给无意识里给自己找的“神”。

因此,当我们特别信服某人或某种观点时,当我们已经开始仰望时,我们应当给自己的头上浇一瓢凉水,问问自己:是他的观点真的有道理,我经过了“独立思考”真的也认同,还是——对错无所谓,我只是需要一个“神”?


last
独立思考是有意义的。前提是它不被误用,不被各种片面的观点“冒名顶替”,不使人掉入陷阱。
独立思考是有价值的。其最大价值在于独立,在于清醒,在于不懵懂地人云亦云。

独立思考是值得提倡的。但要记住 “思考”不是人心唯一的功能,思考并不比其他功能高尚,人还有情绪、情感、直觉、本能、人性、美德。

愿大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人格的独立,保持内心的清醒,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找到自己的路,实现自己的愿,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end

文/周烁方
图片/网络
编辑/高钒
源公众号:意象对话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