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旗舰厅

凯发k8旗舰厅-凯发k8国际唯一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生命最初三年的的母子关系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14


玛格丽特.玛勒认为生命最初三年的母子关系十分重要。她将个体的发展分为“自闭阶段”、“共生阶段”和“分离与个体化阶段”。

 

第一个阶段“正常自闭期”包括了婴儿最初的三至四个月。在此阶段,婴儿并未意识到他人,它们只对躯体紧张做出反应。

 

二至三个月后,婴儿开始模糊的觉知到母亲(最初的照顾人)和紧张减少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共生阶段的开始。虽然婴儿已经有些意识到母亲,但还没有把她作为分离的对象看待。婴儿依然很需要母亲亲密的关怀。

 

从五个月左右到三四岁,就是分离与个体化阶段。此阶段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在这一时期,个体学着放弃自我感。玛勒将这个阶段细分为四个次阶段:分化、实践、瓦解、力比多客体恒定性。

分化次阶段开始于婴儿五个月至十个月。随着婴儿的视觉和感觉能力的提高,他逐渐意识到母亲并非和自己一体。这个时候就会产生“陌生人焦虑”。

在孩子10或者11个月左右,打当他能够爬行时,实践阶段就开始了。这时婴儿第一次有能力与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此阶段,婴儿会爬离母亲,但又会时不时的查看母亲是否在场,还会周期性的回到母亲身边以求情绪的再充电。

当孩子长到一岁半左右,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会开始“自作主张”,母子间的分离越来越多。这是和解阶段的次阶段。玛勒在描述和解危机时还用过另一种相似的表述“可怕的俩岁”,即倔强的孩子和母亲之间的竞争。此时孩子愈发想离开母亲,但是仍希望从母亲那里得到支持。解决这个危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允许孩子进行适当的独立活动,一方面要允许孩子进行适当的独立活动。

最后一个重要的次阶段是力比多客体恒定性,大约开始于俩岁半到三岁。顾名思义,这个阶段是指母亲不在场时,孩子能够获得稳定、内在的母亲表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孩子就能自主的活动,并能建立健康的客体关系。为了获得力比多客体恒定性,就需要整合肯定和否定的母亲内投形象。如果这个任务没有完成,那么“孩子在成年之后,就会认为人际环境中的人们不是严厉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就是不切实际的讨人喜欢。”

 

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也许就是由于分离与个体化阶段发展的失败。


————————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