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就算很努力的想要感受幸福,也很可能仍旧无法感受到。
因为他其实一直和“自己”是分离的。
不仅是感受幸福,甚至是感受痛苦,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这是我们的“真实感受”。
这个“真实”很难解释。如果非要比喻一下的话,我想把真实比喻为是“本能”。就是你自然而然的、不假思索的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但早年成长环境不安全的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去发现并满足自己的真实感受。
因为对他们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应对各种不好的现实情况,怎样获得内心的平衡,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也正因此,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一种十分“功利”的思维方式。这种功利的本质是对万事万物的“逻辑化”理解,而完全的缺乏真实的“感受性”的认知。
因为这种“功利性”的思维方式实质上早已将情感也给“逻辑化”了。
因为频繁的自我分析、自我内省,“感受”在他的世界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客观对象”。可能不知不觉间形成的习惯是: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作为“理性”的存在去思考。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体验不到幸福、很多时候也处理不好痛苦情绪的原因。
感受能力已经被逻辑给压制的僵化了。
不知道什么是自然而然的、对于幸福的享受。
当处于幸福的情境中时,很快又会习惯性的从感受中跳出来审视自己,然而一旦意识到“我现在的感觉是幸福”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在“体验”幸福了。
痛苦情绪的疏解,通常需要的是深刻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接纳。但对这部分人来说,痛苦也只是一个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很可能会程式化的思考和分析:导致我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处理这种痛苦的步骤有哪些?
也可能一直都没有理解到:痛苦并不一定是“问题”,也并不一定需要被马上“解决”。痛苦是自己在真实的情境下所产生的自然反应,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怎么了。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