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旗舰厅

凯发k8旗舰厅-凯发k8国际唯一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带着恐惧前行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7


那些心存恐惧却不被成年人认可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成为开朗和勇敢的人。——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教授


前阵子幼儿园组织唱歌比赛海选,老师在群里让家长接龙孩子擅长的曲目。回家后,我问儿子:“你准备唱哪一首?”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小老鼠上灯台,我今天已经在班上唱过一遍啦。”

我想着既然都试唱了,应该没什么问题。没想到报上名以后,老师发来一条语音:“西西妈妈,这个不太行哦。他今天唱了一下,是朗诵的版本,没有音律变化。如果要选这一首,您还要在家里教他唱一唱有旋律的那个版本才行。”

儿子就在旁边,他也听到了。所以,我直接跟他说:“老师说要换一首哦,或者我们重新学一下小老鼠上灯台?你是不是只唱了中间朗诵的部分?”西西一听立马就哭了。他说,“就要唱这个版本,其他都不唱。”

当天晚上,儿子哭了好一阵,还闹着说明天不想去幼儿园。最后我告诉他不参加也是可以的。但孩子的犹豫告诉我:他想参加海选,但又不想尝试新的曲目。临睡前我试着跟他确认,儿子突然说了一句:“妈妈,我怕。如果换别的歌我不敢唱,我不会。”


看着那可怜巴巴的样子,我有点心酸,但我很欣慰儿子能把心里的害怕和焦虑说出来。

回想儿子之前在幼儿园的表现,从第一次上台自我介绍,到轮流当小小天气播报员、故事比赛,每次他都去尝试。但一上台,就过于紧张。在老师发来的视频里,我看到,他总习惯性地用手拽着衣角,声音很低,不敢看台下。我安慰自己,敢上台已经不错了。但我也明白,他不仅想表现自己,更希望能表现出好的自己。

可能越是这样,越让他紧张,又因为自己的表现不佳而沮丧。进而,更加重了他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时的焦虑情绪。对儿子的各种类似的表现,在和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沟通后,我才知道,这样的表现,并不是他独有的,这是一种很多孩子会出现的表演焦虑。


表演焦虑:羞怯还是内向?

我经常会观察和揣度儿子,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是羞怯心的缘故,还是缺少锻炼?像其他妈妈一样,我会羡慕那些在舞台上大大方方、充满着自信的孩子。也会时不时为怎样培养儿子的自信心问题发愁。

回想我小时候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在害怕和焦虑中度过。尤其在公众场合需要展示自己的时候,我都紧张得发挥失常。上大学以后,我曾问一位主动上台讲课的同学:“你不紧张吗?”没想到她回复我:“我紧张得想要呕吐了!”我才慢慢了解了,其实台上的每一份洒脱,都伴随着紧张和恐惧。面对公众的场合和情境,焦虑、害怕是一种常态,也才慢慢习惯了去接纳和面对自己的这种情绪反应。

遇到儿子表演焦虑的问题,我知道他想要展现自己,并为此苦恼。除了向心理咨询师的朋友请教,我还去读了和儿童心理有关的书以及相关课程。在美国心理学博士马蒂·奥尔森·兰妮的《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一书中,提到内向的孩子希望从独处来汲取能量,并不期待从社交场合来展示自我。羞怯的孩子渴望获得关注和认可,只是带着期待性焦虑,预设了不被欢迎的心理准备。

朋友告诉我,害怕是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更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这意味着孩子开始有了自尊心,开始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拥抱孩子的内心恐惧

美国社会心理学查尔斯·霍顿·库利曾提出“镜中我”的概念,来描述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他认为,真正的自我是社会的我,是受他人评价和态度影响下主客观结合的过程。这些社会性的互动,就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镜中我”让我们设想他人的感觉、领悟他人的判断,进而理解和引导自我的行为。

儿童出于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他人的反馈。因此,家长能正确引导孩子缓解和克服公开场合情境下的焦虑,学会更好地去表达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教授认为,那些心存恐惧却不被成年人认可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成为开朗和勇敢的人。当孩子因为胆怯不敢上台表演,或是在家庭聚会上不愿听从指挥表现出“社交小能手”的一面时,千万不要急于去否定和责备ta,请首先给ta一个认可的拥抱。告诉孩子,你可以害怕,但也别忘了勇敢。

在我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儿童心理爱好者的妈妈之后,回到一开始儿子参加海选的难题上。我试着和他分享了自己小时候害怕上台的经历和感受。告诉他:“妈妈小时候可胆小了,一上台两腿就发抖,走路比蜗牛还慢呢。”儿子笑了。但他还是说:“我害怕,我的声音很小。”

我告诉他:“上幼儿园也是可以不参加唱歌比赛的。或者,我们下次再参加吧!但是,如果你想参加,妈妈帮助你打跑‘害怕小怪兽’怎么样?”当孩子感受到,他的害怕和焦虑是被接纳的,他才能敞开心扉,让我们更了解他内心的想法。


和孩子一起打跑“焦虑小怪兽”

接下来,我试着和儿子一起回想上次他参加集体表演的情形,“寒假的时候你们穿着漂亮的小马甲,一起上台跳舞了是不是?老师给你们化的妆好漂亮,你还舍不得擦掉口红呢!”儿子确实很享受集体表演,听到这,他立马提高声音说:“不过,妈妈,唱歌又不是跳舞啊,手又不能动。” “也对,那我们加几个动作好不好?老师没有说一直不能动哦。”

儿子终于放下心来,答应再想一想唱歌的事,愉快地入睡了。距离海选,还有3天的时间,所以,我帮儿子又重新挑选了他熟悉的儿歌《我的小海军》。帮他设计了几个敬礼和瞄准的简单动作,希望能帮助他缓解紧张。

海选当天,看到老师发到家长群里的视频,儿子虽然还是有点放不开,但唱到“敌人胆敢来侵犯,轰轰轰”,瞄准的手势一出来,小伙伴们都在鼓掌。第二遍重复段落,他明显放松了许多。

虽然最后儿子并没能通过海选,但当我问他,今天表现怎么样时?他的表情是自信的,“妈妈,我唱得很大声!”


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带着恐惧前行。对孩子来说,成长正是如此。在科学育儿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更好地理解孩子,让自己有力量和他一起,去拥抱害怕、焦虑,自信地成长。



————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工作室搜集整理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