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旗舰厅

凯发k8旗舰厅-凯发k8国际唯一
公益心理热线010-51296476
广告
越刷新闻越难受,在家还能做什么?|疫情下的心理调适

关键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08

疫情是一场考验,

挑战着每个人的心理状态。
 



这场疫情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考验,对于隔离在家的大多数人,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自外界,更来自内心。大量地浏览疫情信息让人陷入焦虑或愤怒,今天来聊一聊,如何与这些情绪共处?

 


 一. 情绪调节 


  • 接纳情绪
  • 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愤怒、敌意和自怜等。产生这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适度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疫情的警惕。 
  • 学会发泄给情绪一个宣泄通道
  • 研究表明,宣泄压力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能够减缓这些事件对人的消极影响,从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而抑制人的消极情绪体验,反而会降低人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变得更虚弱、更容易生病。

倾诉、运动、听音乐、哭泣等,都是宣泄情绪的有效途径。 
 二. 认知策略 

  • 挑战引发焦虑的念头
  • 第一步:区分自己担心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还是“不可解决的”,多关注那些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会得病吗?”是无解的,但“我可以怎样预防?”是可以解决的。 第二步:问自己:“你担心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吗?它发生的几率大吗?”如果离疫区较远,相对而言,你感染的几率较低。 第三步:如果自己担心的问题很可能发生,我可以做什么应对它?比如,疑似出现症状,学习居家隔离指引。 
  • 与不合理思想斗争


如果回顾往年的数据你可能会发现,春节期间本来就是感冒发烧的高发季节。在认知偏差的影响下,人们容易出现对基本统计数据的忽视,出现一系列不合理信念及伴随而来的负面情绪。
如“我现在有点头晕和咳嗽,我一定是得了肺炎” ,“如果真的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就完了”等。
面对这种情绪,希望大家不要恐慌,找一张纸和一支笔,试着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想一想为何会有这种想法,除了这种结果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对立面,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个对立面,最后再来判断你原来的想法是否合理。 


正向思维


不要只往坏处看。要对自己公平一点,不要将注意力停留在坏事,而忽略或看不到好事。
注意每日通报的信息中,其实是正面的多于负面的。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
多回忆在每一次遇到危机时你曾如何面对,重新肯定自己身为一个个体的能力。 你也可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做好自我防护和家庭隔离,劝说周围的朋友和家人不要外出,做好消毒、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改变认知跳出思维怪圈


我们可能会因为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情绪陷入思维的怪圈,比如对很多事情只能想到单一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往往是坏的。
我们还可能无限地夸大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能够做的和改变的。


例如:我嗓子紧紧的,一直在咳嗽,我要不要去医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问问自己:还可能有其他结果吗?如果是另一种没那么糟的结果,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是最坏的结果,那么能够反驳这个结果的证据有哪些?对于那些更好的结果,能够支持的证据又有哪些?
例如:我是不是最近穿得少感冒了?冬季是流感高发期,去医院会造成交叉感染,不一定就是肺炎;我平时感冒好像也不会立刻去医院;等等。 通过这些自问自答的方式,能够让我们的想法更灵活、更实际,缓解我们的情绪,更好地应对压力。毕竟,我们谁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我们的观点和想象与现实往往是两回事。 本文节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公益出版。如果你想仔细阅读这本书,我们准备了电子版,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心理调适】获得完整版。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原创,

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凯发k8旗舰厅删除。

"));
网站地图